【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2021/03/23 985
【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还有破产农民的悲惨命运。对人类命运深刻的悲剧性探索,让哈代的作品带有浓重的悲剧意识。所以小原最喜欢的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称哈代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而韦伯(Webber)则称哈代为,“英国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

哈代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Dorsetshire),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石匠,不过他的母亲却非常有修养。哈代的母亲很注意对哈代的教育,而且很早就鼓励哈代研习古典文学,这也为哈代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哈代的一生基本都在家乡的农村度过,所以他对英国的农村生活十分熟悉。虽然哈代以诗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但后来转向了小说创作,不过晚年他又开始了诗歌创作。在诗歌和小说中兜兜转转的哈代,最大的成就还是他的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和8部诗集。

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大类:“传奇和幻想作品”、“机巧和实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不过哈代最重要和最优秀的小说,都属于最后一类。而且哈代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的,所以他的小说也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要想了解一位作家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了解他的作品了,所以今天大家就和小原一起,通过哈代优秀的作品了解哈代吧。

《绿林荫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哈代的长篇小说《绿林荫下》,描写了英国西南部农村的生活,并由此揭开了一系列“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序幕。小原觉得最有趣的是《绿林荫下》分为《冬》(Winter)、《春》(Spring)、《夏》(Summer)、《秋》(Autumn)四部,以一种非常诗意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传统农民恬静愉悦、风俗淳朴的日常生活,让整部小说都沉浸在富有牧歌情调和田园色彩的美感之中。小说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梅里斯托克乐队的历史和命运,一条线索写一位青年农民和一位女教师的爱情故事。这两条线索都反映了宗法社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冲击,以及农村生活所面临的危机。不过小说的整体基调还是明朗乐观的。

《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托马斯.哈代

《远离尘嚣》作为哈代的成名之作,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那种田园诗意的气氛已经消失殆尽了。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之地,也和人口稠密的喧闹城市一样,在不断上演一幕幕人生悲剧。小说中的女主角芭丝谢芭(Bathsheba),是一个农场主。她美丽聪慧,但爱慕虚荣。所以她才会在前后三位追求者中,选择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年轻军官特罗依(Troy)。婚后特罗依对她粗暴无礼,并且诱奸了淳朴的农村姑娘范妮(Fanny),但在范妮怀孕后始乱终弃,使范妮流落街头后,悲惨的死在了贫民院中。不过特罗依最终被疯狂爱着芭丝谢芭的博尔德伍德(Boulder wood)所杀,而博尔德伍德也被判处了终身监禁。最后芭丝谢芭和对她忠心耿耿的雇农,也就是她的最初追求者加布里埃尔(Gabriel)结婚了,并且一起建立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小说中的特罗依代表闯入“远离尘嚣”的农村生活的利己资本主义者;而加布里埃尔则代表最为传统和完美的农村守护者。小说表现了哈代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虽然小说以芭丝谢芭和加布里埃尔的圆满爱情生活结束,但其中的悲剧色彩却远远多于喜剧色彩,也透露出哈代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性主题。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小说《还乡》进一步反映了哈代小说创作的悲剧主题,也同时标志着哈代小说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小说讲述了在巴黎经营珠宝的商人克林(kleene),因为厌倦了城市生活和“献媚于贵妇人的职业”,所以抱着“在死之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理想回到了家乡,想要投身到家乡的教育事业中去,过上宁静安逸的日子。

不过恰恰相反的是,克林的新婚妻子尤太莎(Jewish)热情奔放,整日沉迷于幻想。尤太莎之所以结婚,就是希望这个代表时尚的巴黎归客,能带她离开这个穷乡僻壤之地,摆脱荒原上沉闷无聊的生活。但克林的决定让她的梦想破灭,所以尤太莎和克林的表妹夫苇荻(WeiDi)半夜私奔,希望能到巴黎享受“城市快乐的余沥残渣”,但在途中双双落水丧生。而克林也因为理想得不到农民的支持而破灭,最终选择了做传教士,来求得精神上的寄托。

这部小说中,哈代已经彻底从田园诗式的幻想中解脱了,而且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小说中那种悲观消极的氛围,也体现了哈代悲剧创作不断深化的理念。

《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卡斯特桥市长》不同于哈代之前的悲剧创作手法,更加强调命运对于人们冷酷无情的捉弄。小说讲述了男主人公迈克尔·亨察尔(Michael Henchard)悲剧的一生。亨察尔是一个潦倒的打草工人,一次醉酒之后,把妻女卖给了过路水手纽逊(New Johnson),酒醒之后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从此发誓滴酒不沾。

此后的18年他勤奋努力,终于发家致富,并且当选了卡斯特桥市长。而此时他的前妻以为纽逊葬身海底,所以带着女儿回到了卡斯特桥。本以为他们一家终于可以幸福的团聚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们。由于亨察尔生性倔强、骄横偏执,他和他的合伙人法尔弗雷(Falk Frey)闹翻,在竞争中破产,而当年出卖妻女的丑闻也被曝光,身败名裂。妻子死后,女儿成为了他唯一的安慰,但这时纽逊却突然出现,并且领走了女儿。亨察尔众叛亲离,一无所有,最后孤独的死在了埃顿荒原(Aidan)的一所草棚中。

小说中的亨察尔,年轻时铸成的大错,虽然努力悔改,但他仍然没有逃脱厄运。不过在小原看来,亨察尔遭受的每一次厄运,都可以在他的性格缺点中找到直接原因,也反映了哈代在作品中着力表现的“性格即命运”的主题。

《无名的裘德》(Jude)

不同于《卡斯特桥市长》讲述的是人物的性格悲剧,《无名的裘德》讲的一个生而不平等的悲剧。小说的男主人公裘德,是威塞克斯村(Wessex village)的一个孤儿,他自幼聪明好学,成绩出众,一心向往基督寺大学(Christian University)。在前往基督寺大学的途中,他盲目地和屠夫的女儿艾拉白拉(Ella white)结婚了,但是婚后不久发现两人精神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分居之后,他继续朝着基督寺大学前进,他四处奔走努力,但都被这所高等大学拒之门外。最后他终于明白高等大学不过是给有钱人和贵族预备的踏脚板。为了谋生,他当起了石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表妹淑·布莱德赫(Sue Bridehead)相遇,坠入爱河。由于他们之前各自都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所以他们选择了不结婚的同居,但这却为礼法世俗所不容。他们处处受到歧视,失去了工作,到处流浪。日渐长大懂事的两个孩子,觉得自己连累了双亲,选择了自杀,遭受打击的淑也因此精神崩溃,选择回到原来的丈夫身边。裘德在淑离开之后,绝望地回到了艾拉白拉的身边。裘德临终时极度悲凉的说:“让我出生的那个日子毁灭吧,宣告一个男孩投入娘胎的那个黑夜毁灭吧”。

裘德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哈代的悲剧创作,已经上升到了社会阶级的层次。裘德的悲惨命运说明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即使像他这样有才华,又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也只能壮志难酬,没有实现理想的丝毫机会,只能不断走向灭亡。哈代也通过裘德的爱情悲剧,指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道德是如何扼杀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的。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托马斯.哈代

如果要问哈代最优秀的作品是哪部,那么毫无疑问是《德伯家的苔丝》了,这部作品也被评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作品讲述了穷苦农家女子苔丝(Tess)悲惨而短暂的一生。苔丝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勤劳的姑娘,由于家庭穷困,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地主庄园做工的时候,被地主少爷亚雷(Jare)玷污,并且怀了身孕,回到家乡的苔丝依旧孤苦无依。在孩子死后,苔丝到一家牛奶厂做工,并认识了牧师的儿子莱克(Lake),两人相爱之后迅速成婚。在新婚之夜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忠诚,苔丝向莱克坦露了自己的遭遇,但是却没有得到莱克的谅解。两人分居之后,莱克抛弃苔丝去了巴西(Brazil)。苔丝只好回到娘家,在一家农场中干着和男人同等繁重的劳动。而这时亚雷又重新缠上了苔丝,虽然遭到了苔丝坚决的拒绝和痛斥,但亚雷不为所动,依旧对苔丝百般纠缠。在遭受一系列家庭打击之后,迫于生活压力的苔丝,怀着绝望和自我牺牲精神,接受了亚雷的帮助,并与他同居。但此时的克莱却突然归来,悔恨交加的苔丝,近乎疯狂的刺死了亚雷。虽然她和克莱逃进深林,过了几天幸福生活,但是最终被捕并判处了绞刑。

小原觉得《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所有作品中,让小原读的最揪心的作品,而苔丝也是最让小原心痛的女子。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代也在小说中,毫无怜悯之心地毁灭了美好的苔丝。不过哈代也通过一个无辜少女备受迫害的故事,对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法律道德和虚伪的宗教作了有力的揭露,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也反映了哈代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

在和小原一起了解了哈代的这几部优秀作品之后,大家对这位悲剧大师是不是有了进一步了解呀,那么在空暇时光不妨与书为伴,去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