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乔治一世:不受待见的英王

2021/03/29 340
【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乔治一世:不受待见的英王

1714年9月,54岁的乔治带着他的两个情妇以及18个厨子,漂洋过海,从德国汉诺威一路逆风抵达英国伦敦。这个几乎不会英语的德国人是来继承英国皇位的。

乔治全名乔治·路德维格,出生于汉诺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父亲欧内斯特·奥古斯塔斯是汉诺威选帝侯,母亲索菲亚是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乔治只有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按说加冕英王这事八竿子也打不到他身上,但乔治就命好。

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驾崩无子嗣,只有寻找血统最近的人继承王位。王室家族庞大,论血统,排在乔治前继承王位的有56个人。但早在1701年,安妮女王还健在时,国会为了避免天主教徒成为国王,颁布了《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应该传给与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有血缘关系的非天主教徒后代。而那56个血统更近的贵族,因为信仰天主教,只能无缘王位。索菲娅死在了安妮女王之前,作为其信仰新教的长子,乔治顺理成章地获得了王位继承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乔治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王冠,他曾对人说,自己在汉诺威生活的很好,要不是英国王冠比较诱人,自己是不会到英国来的。

事实上,乔治不是一般的好命。欧内斯特·奥古斯塔斯的三个弟弟都没有可以合法继承领土的男性子嗣,后来路德维格家族又决定采用长子继承制,意味着乔治不仅将继承父亲的汉诺威选帝侯,还将一人接手汉诺威所有的领土。

就这样,乔治一世轻而易举地同时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与汉诺威选帝侯。不过,做人当然不可能万事如意。至少乔治一世在位(英国)的十三年里,英国人民都不待见这位远道而来的君王。

乔治一世

乔治一世混乱的私人生活首先让英国人民对他没有好感。

1682 年,乔治为了财产与他的表妹、塞列公爵的私生女索菲娅·多娜茜结为夫妻。乔治一世本人长得可谓一言难尽,素有“猪鼻子”的绰号,能娶到貌美如花的索菲娅,早该感谢上帝的眷顾了。但是乔治却并不安分,反而养起情妇来,对妻子更是残忍粗暴。他日日沉醉在情妇们的温柔乡中,不仅对妻子态度冷淡恶劣,还一度差点掐死身怀六甲的她。后来索菲亚与英俊帅气的瑞典军官凯尼格斯马克伯爵发生婚外情,乔治认为这有辱王室荣誉,逼迫索菲亚离婚,并将她终生软禁在阿尔登古堡里,不得与亲生儿女相见。而凯尼格斯马克伯爵早已尸骨无存。

解决了王后,乔治一世终于能无拘无束地与情妇在一起了。乔治一世有两个情妇,一胖一瘦。瘦的情妇原是乔治母亲的女侍,名叫美露琴娜,此人长得像生怕赶不上时间似的,被人们戏称为“五月柱”。五月柱是五朔节用来围着跳舞的柱子,通常又高又细,人们借此来讽刺她瘦骨嶙峋的身材。另一个情妇则与美露琴娜恰恰相反,她肥胖无比,被人们嘲笑是“大象堡”。作家霍勒斯·沃波尔曾这样描述“大象堡”:“一双犀利的黑眼睛在高挑的眉毛下面滴溜乱转,肥硕的脸颊泛着红晕,‘洋洋壮观的’脖子垂落下来,与胸部衔接得天衣无缝,而且她没有穿任何紧身衣来束缚这一身的赘肉……怪不得小孩子会受到这个妖婆的惊吓,整个伦敦城居民的注意力都被这个非同一般的外来宠妾吸引了过去。”

情妇们的长相如此清奇,若不是乔治一世的品味独特,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人间真爱了。

乔治一世的感情生活顶多让英国人民感到羞愧,但其对于英国失败的治理,则让英国人民感到不满。

作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却几乎不会英语。乔治一世继位时虽然已经54岁,但精力依然充沛,却不愿花费些许时间学习这么语言。据说,乔治一世一直到死也不会说英语,当时英国人感叹地问道:“此乃吾君也,何其声之不似我也?”

由于与朝臣们语言交流的障碍,乔治一世逐渐不大愿意管理英国朝政,把问题几乎全都交给内阁处理。虽然有历史学家认为后世夸大了他在英文上的白痴与朝政上的懒惰,但这位英王在任的13年里,确实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政绩能归功于他。乔治一世对英国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因他为疏离朝政而使得内阁制度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王权的进一步衰弱了吧。

如果前面的一切还能谅解,那么南海泡沫事件应该让英国人民累觉不爱了。

1711年,一家名为南海公司的私人机构通过国会法案成立,以协助政府融资。由于与政府密切的合作关系,以及被夸大了的业务前景,南海公司被外界看好。1720年,南海公司通过贿赂政府,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致使公司股票大受追捧,全民疯狂炒股,股市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疯狂的股民中除了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外,还有购买了10万英镑股票的乔治一世。但泡沫终究是会破灭的,为制止浑水摸鱼的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1720年6月通过了《泡沫法令》,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南海公司股价也急跌,不少人血本无归。在这次泡沫中,政府和南海公司以及消息灵通的“内部人士”赚得金玉满盘,而普通大众则成为国家债务的接盘侠。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面对从汉诺威匆忙赶回收拾残局的乔治一世,人民对国王和政府失去了信心。

然而,乔治一世并非无能之辈,他曾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冲锋陷阵,在外交上也有一套手腕,并成功地保住了自己英王王位,开创了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此生的精力,大都放在德国事务上。与对英国朝政的撒手不管不同,在汉诺威,上至所有部长、军官,下至抄写员都由乔治一世一一任命,开支只要超过50塔勒就得他亲自过问。在明知英国人会产生疑虑的情况下,乔治一世还是老往汉诺威跑,短短13年的英王生涯里,他回去了7次,每次历时数月至半年不等,最后终于死在了故乡。

乔治一世此生从未认为自己是一个英国人,他不待见英国潮湿的气候,不待见英国独特的文化,当然,英国人民也不待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