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采用了 cookies。继续浏览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s 政策。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
在爱情面前,年龄、肤色和财富差距真的是问题吗?这大概是《90 Day Fiancé UK》节目里最戏剧化的一对情侣——65 岁的英国奶奶泽娜(Zena)和44岁的冈比亚服务员埃布里玛(Ebrima)。一个是退休老太,一个是非洲小伙;一个带着养老金和对浪漫的渴望远赴异国,一个带着“要改变命运”的野心迎接机会。两人相遇的故事,简直比肥皂剧还要精彩,还要狗血。今天,我们就来完整拆解这段横跨欧非的“夕阳红恋曲”:它究竟是爱情奇迹,还是骗局套路?
1、艳遇的开场:野花与甜言蜜语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当时,泽娜 65 岁,独自前往冈比亚首都班珠尔的度假村。在这里,她遇见了 44 岁的服务员埃布里玛。他说话温柔,眼神真诚,哪怕只是递上一杯饮料,都仿佛有一点“暧昧的温度”。很快,他送来一束路边野花,附带几句甜言蜜语。就是这朵野花,彻底打开了泽娜的心门。
“我不喜欢同龄男人,他们秃头大肚,像过气的凉拌卷心菜。”——泽娜
而埃布里玛不同:身材结实、肤色黝黑、眼神里带着热情,和英国那些老态龙钟的退休大叔完全是两个世界。很快,泽娜深陷热恋。
爱情是甜的,但花钱也是真的。在这段恋情中,泽娜毫不吝啬:她给埃布里玛买过新手机;给他送床垫和衣服;每逢假日或手头紧时,都会寄钱过去,总额超过1000英镑。更大的一笔,是她借出3000英镑,作为开出租车公司的启动资金。
为了证明这段爱情的“真”,泽娜甚至带着埃布里玛一起参加了英国知名真人秀《90 Day Fiancé UK》。
节目设定很简单:在短短 90 天内,情侣必须决定是否结婚。
对于这段恋情,泽娜身边的人几乎没人支持。
95 岁的母亲直言:“我希望你不要结婚。”
女儿佐伊更狠:“我觉得她脑子不太正常,但希望他能证明我们都错了。如果他真要钱,那就是危险信号。”
孙女蒂莉则怀疑埃布里玛可能脚踩四条船:“他只是把你当钱包。”
更离谱的是,泽娜的家人翻到埃布里玛的Facebook 账号:关注列表里全是穿着暴露的女性;状态显示“单身”;可他曾向泽娜宣称,自己根本不用社交媒体。
这下,怀疑的种子彻底埋下了。
2、非洲的真相:棚屋里的“卧室”
节目录制时,泽娜飞往冈比亚,与埃布里玛重逢。他说给她准备了一个专属卧室。她心想:哇,这么贴心,说明他真的在乎我!然而,当被带到所谓的“房间”时,她傻眼了——那根本就是一间棚屋,屋顶没盖好,除了窗户什么都没有。埃布里玛的解释很直接:“我缺少资金,能不能再给我2000英镑,帮我把它装修好?”泽娜当场拒绝。这还不算完。他逐渐显露出“控制狂”倾向:不许她喝酒;不让她跳舞;批评她的短裙太暴露;甚至要求她扔掉一条低胸裙。泽娜忍不住反驳:“这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矛盾逐渐累积,最让泽娜怀疑的,是他的家庭状况。埃布里玛告诉她,家里住着“妹妹”。可当她见到所谓的“妹妹”时,小孩当着她的面,直接喊他“爸爸”!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更糟糕的是,当泽娜查看他的手机时,赫然发现里面有其他女人的私密照片。
泽娜终于忍不住选择摊牌。她直接亮出他的 Facebook 页面,开门见山地问:“上面写着你是单身,你到底是不是?”
结果,埃布里玛的回答让人瞬间无语:“啊,那只是开玩笑啦,我这人就爱逗着玩。”
3、剧情反转:泽娜的黑历史
就在观众群情激愤,纷纷给埃布里玛贴上“软饭男”标签时,剧情突然来了个大反转——一段旧视频被翻了出来。
画面里,泽娜泣不成声地诉苦:她说自己嫁给了冈比亚男人,却发现对方早已有妻儿;她在非洲孤立无援,生活拮据到只能靠微薄的食物撑着;为了能回到英国,她甚至打算通过筹款,或者找前夫借钱渡过难关。
关键点在于——那段视频的时间线早于节目播出!这意味深长:泽娜或许早就曾在冈比亚“翻过车”,而埃布里玛,并不是她第一次遇到的非洲小伙。
于是,舆论立刻调转方向:有人开始怀疑,她并非单纯的受害者,而是“目标明确、偏爱非洲男”的主动参与者。
矛盾激化后,泽娜选择和埃布里玛分开过夜,打算冷静一下。但没过多久,她又忍不住坦白:“我真的觉得有点糟糕,其实我有点想他。”
第二天,熟悉的桥段再次上演。埃布里玛手捧一把野花,满眼深情地表白:“你不用担心别的女人,我会永远对你忠诚。”一番高强度的“情绪价值”轰炸,瞬间让泽娜心软。两人很快重归于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波反转加撒糖的操作,让观众直呼:狗血程度简直甩肥皂剧好几条街!
节目一播出,观众立刻炸开了锅,意见彻底分裂:有人觉得泽娜太天真,把钱当成爱情,活该被套路;有人则认为埃布里玛虚伪无比,打着爱情旗号,其实是在敲钱;还有人调侃,两人根本是“各取所需”:她想要陪伴,他想要出路。
甚至在《Daily Mail》的评论区,有人直接来了一针讽刺:“这根本不是爱情,而是一场交易。她用钱买浪漫,他用嘴皮子卖希望。”
4、旅游爱上部落男
泽娜的故事还在继续,同样65岁的英国奶奶谢丽尔的故事早已尘埃落定,留在回忆里了。
1994年,34岁的谢丽尔婚姻不顺,心灵空虚。她独自前往肯尼亚蒙巴萨旅行,想寻找所谓的“疗愈”。在海边度假村,她邂逅了24岁的马赛族舞者丹尼尔。他高挑、英俊,跳着充满力量的部落舞蹈,瞬间击中了谢丽尔的心。
谢丽尔后来回忆:“ 他是第一个真正用心倾听我的人。”相比于她在英国的婚姻困境,丹尼尔的单纯与神秘让她觉得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谢丽尔飞回英国,火速结束了失败的婚姻,把三个孩子留在家里,毅然奔向非洲小伙的怀抱。她学着住泥屋、打水、与牲畜为伴,从英式茶点直接切换到马赛牛血。浪漫滤镜下,她坚信这是一段灵魂契合的爱情。
1995年情人节,两人在英国怀特岛举办马赛传统婚礼。谢丽尔穿着红布,丹尼尔舞动长矛,那一刻她以为终于找到了归宿。婚后不久,他们迎来了女儿米西,这是这段感情唯一的“彩蛋”。
然而,婚姻毕竟不是旅行。丹尼尔逐渐对大房子、名牌服饰、寄钱回老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谢丽尔发现自己成了“提款机”。她感叹:“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张饭票。”
小剧场一样的场景频繁上演:她在厨房煮茶,他在院子里跳马赛舞,孩子们拍手大笑,但她心里只有深深的空虚。
1999年,两人结束了四年的婚姻。此时女儿米西才一岁。谢丽尔承认,自己坚持那么久,部分原因是想“打脸”那些质疑的人。但最终,脸打肿的却是自己。
她说:“I thought I loved him. But in truth, I was just escaping my unhappy life. 我以为我爱上了他,但其实我只是逃避我不幸福的人生。”
两人分开后丹尼尔仍留在英国,在怀特岛超市打工。曾经的部落勇士,如今成了冷柜前的普通员工,光环褪去,现实赤裸。
图源:The Sun
她的儿子史蒂夫·利丁顿直言,母亲那个突然的决定彻底摧毁了他的童年,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在接受《每日邮报》线上访谈时坦言,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羞耻”与深深的厌恶。“她从来不在意孩子的情感健康,哪怕几十年过去了,她仍然反复把事情翻出来讲,完全不顾及被伤害的人——这恰恰说明了她的本性。”
如今史蒂夫与妻儿定居韩国首尔,他说已经十年没和母亲说过话。同样,他远在加拿大的兄弟也与母亲几乎断绝了联系。
图源:The Sun
其实早在母亲离开之前,史蒂夫的童年就已布满裂痕。四岁时生父罗伯特不告而别,导致谢丽尔一度精神崩溃。之后她的第二任丈夫迈克·梅森曾为这个家庭带来短暂的稳定,待史蒂夫兄弟如己出——可这一切,都在母亲那通“再也不回来”的电话中彻底崩塌。
更让他痛苦的是,母亲还不断接受媒体采访,大肆讲述她那“不寻常的异国恋史”,这让史蒂夫在学校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
1995年,谢丽尔带着丹尼尔返回怀特岛,三年后生下女儿米西。看似圆满收场,但史蒂夫回忆,母亲仍数次莫名失踪,他不得不负责照顾同父异母的妹妹,甚至深夜在街头徘徊祈祷她还活着。
他表示自己坚决拒绝与母亲和解:“她根本不应该做母亲。”
写在最后
爱情或许能跨越国界与年龄,但现实中的账单和责任却从不缺席——正如那句扎心总结:“Love has no borders, but bills do”。
为了一段突如其来的异国恋情,毅然抛弃家庭与孩子,看似追逐自由与浪漫,却让孩子的童年彻底破碎。
真正的勇敢,不只是敢去爱,更是敢于为爱承担责任——尤其当你并非独自一人。
END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