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网站采用了 cookies。继续浏览网站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s 政策。
This 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
王女士因恶性肿瘤去世,留下两名年幼的女儿。姐妹俩虽在美国出生并持有美国护照,但自小随母亲和外公生活在上海。母亲骤然离世,而父亲的下落不明,两个护照即将到期的孩子因此面临“身份悬空”的困境。
图源:QQ News为了不让外孙女失去依靠,81岁的王大爷站了出来,向上海徐汇区法院申请成为两个孩子的监护人。9月2日,徐汇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一特殊的涉未成年人案件。
1、母亲离世,孩子监护人“成谜”
王女士生前独自抚养两个女儿,从未公开提及孩子的父亲。孩子的出生证明上,父亲一栏同样空白。
随着王女士去世,孩子的监护问题迫在眉睫。尤其是大女儿的护照将于9月3日到期,如果无人代为办理签证续期,两名孩子可能面临被迫离境的风险。
“在没有排除父亲存在的情况下,法院很难直接指定外公为监护人,”主审法官解释。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僵局的关键在于孩子“父亲”的身份问题。虽然出生证明上父亲一栏空白,但在孩子入学时提交的底档材料中,却出现了“美国结婚证”和一份注明父亲姓名的出生证明。
对于法院而言,这意味着案件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如果孩子确实在法律上有父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第一顺序监护人,法院无法越过父亲,直接指定外公为监护人。
但疑点很快被调查澄清。徐汇检察院介入后发现,所谓的“父亲”其实是王女士的一位朋友。在检察机关的谈话笔录中,这名男子明确表示,他只是为了孩子入学需要提供父母信息,临时“借用”自己的护照帮助王女士。
至于孩子的真实身世,他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监护意愿或条件。
随后的调查显示,王女士生前曾多次向亲友透露过希望通过“试管婴儿”生育孩子的打算。这意味着孩子几乎不可能找到生物学上的父亲。
然而,时间成了最大的敌人。大女儿的美国护照将于9月3日到期,如果无法及时续签,她将失去合法在华居留身份,甚至可能被迫离境。对于两个从小在上海生活、不会英文、不熟悉美国社会的孩子而言,这无异于第二次“失去亲人”。
8月29日,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相关证据材料终于补齐。法院立即启动“涉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当天立案,并决定在护照到期前紧急开庭。
9月2日,这场关乎孩子未来去留的庭审如期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法律程序的较量,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八旬外公能否担起重任?
开庭当天,81岁的王大爷缓缓走进法庭,神情里带着焦虑与疲惫。这一刻,不只是法律在审判,更是命运在提问:一个八旬老人,能否成为两个美国籍孩子在中国的合法依靠?在庭审中,王大爷讲述了过去几年的生活:自女儿生病起,他便与孩子们朝夕相伴,承担起大部分照顾责任。孩子的起居饮食、课业辅导,甚至学校的家长会,几乎都是由他代劳。女儿去世后,他是孩子们唯一的亲人。然而,法院必须冷静评估现实问题:1、年龄与精力:81岁意味着身体机能随时可能下滑,他是否有能力照顾孩子到成年?2、经济状况:能否承担两个孩子在上海的生活与教育开销?3、生活稳定性:孩子是否能在现有环境中继续成长,而不是因监护人更替而受到二次打击?为此,法院特别委托第三方家事调查员介入,进行实地走访与评估。调查报告显示,王大爷虽然年迈,但身体状况尚好,无重大疾病,生活起居自理无碍;同时,他头脑清晰,表达能力正常,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经济方面,王大爷有一定积蓄和退休金,虽非富裕,但足以覆盖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孩子从小在外公身边长大,情感上高度依赖他,对其生活习惯、作息安排完全熟悉。在家事调查员看来,强行更换监护人,反而会破坏孩子们来之不易的安全感和稳定性。王大爷的代理律师也指出:“虽然申请人年事已高,但他是孩子唯一的直系亲属。相比法律上虚无缥缈的‘父亲’,外公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更为真实、稳定。指定他为监护人,符合《民法典》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随着调查结果与法庭辩论的展开,“八旬外公是否能胜任”的疑问逐渐被打消。
庭审现场,王大爷那句哽咽的表白——“这两个孩子是我和女儿从小带大的,现在女儿走了,就只剩下我一个亲人了”——也成为所有人心中的答案。合议庭综合评估后认为:孩子母亲已去世;父亲情况不明,也未在成长过程中履行过任何监护责任;两名孩子长期与外公共同生活,形成稳定的生活环境。最终,法院当庭判决:指定王大爷为两名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3、法院如何在“父母缺席”下平衡逻辑与利益?
案件落下帷幕后,主审法官也发出警示:“父母在生育和养育过程中,应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遇到重大变故时,应提前安排孩子的监护人,避免未成年人权益受损。”
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法院越来越频繁地处理涉及“跨国生育”“单亲抚养”甚至“试管婴儿”的案件。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女性选择“自主生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法律体系如何界定“父亲身份”模糊、跨国身份复杂的孩子的监护权。
在传统法律框架下,父母是孩子天然的第一顺序监护人。但现实中,父亲身份可能根本不存在(如匿名精子捐赠),或者即便存在,也未履行任何抚养义务。这种情况下,监护权的空缺为法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像本案中,如果拘泥于“必须找到父亲”的逻辑,两个孩子将因无法延长护照而陷入“身份悬空”。
然而问题并未真正结束。81岁的王大爷能陪伴孩子多久?他的身体会不会随着时间衰退?如果将来他无法继续照顾,孩子又该由谁守护?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更大的社会现实:在现代多元家庭面前,我们仍缺乏完善的监护补位机制。
这个案件不仅是两个孩子的故事,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法律如何与家庭现实碰撞,也提醒我们,孩子最需要的,是稳定、安全与爱,而这些,不能仅靠条文来保障。
匿名评论